很多淮安人可能还记得,小时候患感冒后喝过医院自制的小儿抗感糖浆。但少有人知道的是,这种效果极佳的中药的发明者是孙敏。
孙敏,1933年出生于盐城伍佑,1943年在苏北盐阜区根据地参加新旅,1946年加入新四军,1952年就读于苏北医学院,1957年来到淮安工作,1961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曾在市二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担任医师。
“新安旅行团好,特别好!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非常团结,是个好团体。”谈起人生工作的第一站,年近九旬的孙敏用简短有力的话语,表达了对新旅的深情。正是那些无法忘怀的新旅记忆,激励着她对医疗事业的孜孜求索和对人民的忠诚奉献。
讲述 站在板凳上宣传抗日
孙敏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聪明过人。10岁时,就跳级上了初中。然而,父母、老师眼中的乖乖女突然离家出走。那是1943年,日军的铁蹄正在践踏中华大地,民族危急!在盐阜地区,新安旅行团正组织儿童参加抗日斗争。
“爸爸妈妈不知道,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的。”回忆起自己78年前参加新旅的情形,孙敏露出了孩童般的笑容。深明大义的父母知道后,没有责怪,而是为女儿的选择感到高兴。
与学校不同,孙敏在新旅除了要学文化知识,主要任务是在田间、村口、街头等人多的地方开展抗日宣传。虽然是新旅里年龄最小的团员之一,但孙敏有文化,写得一手好字,经常和团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去写标语。由于个子小,她就站在板凳上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你们有自己的国家,怎么能跑到我们国家,侵略我们。日本鬼子,坏呢!”日军的侵略行径,至今让孙敏义愤填膺。
歌剧表演,也是新旅进行抗日宣传的重要形式。刚开始没有演出经验,孙敏的任务是为台上的演员提词。为了完成好任务,孙敏常常躲在角落里,背诵歌剧的所有台词。在演出需要提词时,她根本不用看台词本,就能很快为台上的所有演员作出提示。
喜欢唱歌、跳舞的孙敏后来也走上舞台,演出了《硬汉与孬种》《兄妹开荒》等歌剧。“向劳动英雄们看齐,向劳动英雄们看齐,家庭生产不落后啊,咿咿呀伊啰呵……”想起在新旅的舞台经历,孙敏兴致勃勃地哼唱起《兄妹开荒》中的段落。
感恩 新旅帮我确立正确人生观
刘海峻,人长得帅,皮肤白;陈伟,机灵漂亮,多才多艺,讨人喜欢;崔士臣,盐城老乡;还有一位,只记得大家喊他“大罗克”……
时隔70多年,谈及新旅大家庭,孙敏仍倍感亲切:“大家在一起团结友爱,不晓得想家。”
让孙敏终生难忘的歌曲,是老团员陈一萍教唱的新安旅行团团歌。“同学们,别忘了,我们的口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拼命地做工,拼命地跳,一边儿学习,一边儿教,别笑我们年纪小,我们要把中国来改造,来改造……”再次唱起这首催人奋进的歌曲,老人尽力地挺着腰板。歌词完整,节奏准确,动作到位。她的二女儿赵薇娜感叹:“新安旅行团是妈妈人生重要的经历,新旅的人和事已融入她的血液。”
当问及新旅对她的成长和人生有何帮助时,老人毫不犹豫地说:“新旅帮助我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了好的学习习惯。”
今年,新旅小讲解员代表新安小学全体师生向孙敏献上鲜花和祝福,并请老人为新旅后辈——新安全体同学提些希望和要求。“希望你们爱党、爱国,把自己的学习搞好,为我们的国家作出更大贡献。”老人郑重地说。
传承 服务新旅家乡百姓健康
1946年,带着珍贵的新旅记忆,孙敏参加了新四军,在医疗队担任卫生员。“有病人得不到医治,是很可怕的。”经历涟水保卫战,让孙敏坚定了“我要去学医”的想法。
在解放战争中,她无数次冒着敌人的炮火,救治伤员。新中国成立后,她成长为一名医生,并在南通的苏北医学院深造学习,后在农业建设第四师医院、江苏省血防大队、宝应县人民医院等单位工作过。
1956年,孙敏圆了入党梦,工作干劲更足了。一年后, 她随丈夫支援苏北,来到清江市医院(今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1958年,她响应号召,到南京中医学院学习中医。1961年,学成回淮。
“有一年,淮安暴发脑膜炎,妈妈一个多星期都在医院。她顾大家舍小家,把我弟弟一个人放家里。”孙敏的大女儿赵艾娜说,母亲一直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党工作,为老百姓服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孙敏在清江市妇幼保健院(今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工作期间,流行性感冒一度暴发流行,大量儿童感染。孙敏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很快研制出小儿抗感糖浆的配方,而且疗效确切。据了解,这种小儿抗感糖浆被无偿分享给淮安各医院,且使用多年,深受信赖。
1985年,孙敏被调往市中医院,后因患肠癌提前离休。但听着新旅故事长大的儿女们,后来相继走上了医疗卫生岗位, 护佑人民健康。
“妈妈在新安旅行团待的时间并不很长,但是这一段经历给她一生带来了很深刻的影响。我们子女也把这段新旅经历记在心里,然后以她为榜样,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当中,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赵艾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