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淮安小伙子真牛

日前,记者在淮阴区老张集小学见到了残疾人游泳运动员于天一,小伙子今年刚满16岁,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上,勇夺6枚金牌,并打破4项全国纪录。这次他趁着休假的机会,回到母校给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游泳经历,讲述梦想的可贵。

成功只有靠努力

于天一身材高瘦,手长腿长,皮肤白皙,有着游泳运动员的显著特征。在本届残运会上,他在S12级100米蝶泳中以1分01秒18的成绩获得冠军,创造新的全国纪录;后又在男子S12级400米自由泳决赛、男子SM12级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夺冠,并打破全国纪录;在男子49分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和队友又以4分25秒38的成绩创造了新的全国纪录,获得冠军。“我是2016年才开始接触游泳,当时已经11岁了,在游泳运动员中算岁数大的了。”于天一告诉记者,自己原来是一个“旱鸭子”,连最简单的“狗刨”都不会,就连下水都感到害怕。他的奶奶在一旁说:“小天一刚开始进游泳池都是我们把他拎下去的。”从不会游泳到拿金牌,于天一只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在2017年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中更是夺得了3枚金牌,得到了去省队的机会。“当时那段时间,我几乎全天泡在水里,感觉游泳很自由。”于天一说。

因为视力有残疾,于天一眼中的世界是模糊的,要看清东西得凑到眼前才行。“我在水中就没有这种烦恼,因为感觉水中的世界都是一样的,只要铆足劲一直向前游就行了。”于天一说得很简单,但淮阴区淮高镇残联专职委员丁素梅对记者说,视障人士方位感最弱、看不到教练示范,他们学游泳,难度极大,于天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于天一的运动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2017年在武汉举办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于天一奖牌颗粒未收,甚至还在比赛中被对手套了一圈。“当时对我的影响挺大的,虽然当时练的时间不长,但是实力差这么多,让我明白人外有人,自己还要再努力才行。”之后在2018年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中,于天一不负众望,摘得3枚金牌。

困境使他更强大

于天一出生在淮阴区淮高镇孙圩村,自幼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收入微薄,全靠爷爷一个人种地和打零工支撑着。于天一的爷爷告诉记者,发现小孙子眼睛有问题后,自己感到很绝望,虽然家庭贫困,但是一直没有放弃寻医,只想着让孙子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快乐地成长,但是命运的天平并没有向于天一倾斜,他的视力问题没有得到丝毫改善,看书学习时只有趴在桌子上才能看清。

从小面临的困境让于天一养成了用行动证明自己。“读小学的时候,他有一次因为贪玩,成绩落下了好几名,我有点生气,就好几天没理他,后来他默默地递给我一张第一名的奖状,一句话也没说。”于天一的爷爷说,在刚被选到市队时,于天一坚持每天训练5个小时,从不喊苦喊累,努力提升自己。

“与正常运动员比,我们训练难度更大。因为基础不好,技术规范开始也达不到要求,再加上自己视力不好,在水中会有种无力感。”于天一说,当初和自己一样被选到省队的60名运动员中,现在只有3个人留了下来,自己则是其中一名,“金牌背后,残疾人运动员更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家人是最坚实的后盾

本届残运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原因,于天一的家人未能到现场给他加油鼓劲,但是每天的视频通话和留言还是让于天一心中倍感温暖。“每次我比赛时,我都知道爷爷奶奶会在电视机前为我加油助威。”于天一说,因为平时训练任务重,休假的机会很少,去年春节也没有和家人一起团聚,自己最高兴的事就是拿了奖牌和证书寄回家给爷爷奶奶。

“除了今年在西安的比赛我没去,以往天一的比赛我都会赶到现场。”奶奶孙荣梅对记者说,她在2019年,曾独自一人去天津看孙子比赛,“当时我向亲戚借了2000多块钱,夜里10点多坐火车出发,早上8点多才到,虽然坐了一夜硬座,但是没感到一丝疲倦。”于天一在那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取得了三银一铜的好成绩。

在家休假的几天时间里,于天一仍然坚持去游泳馆游泳,“游泳运动员不能长时间离开水,不然会没有水感的,我很喜爱游泳这项运动,它改变了我的命运。”于天一说,自己在对学弟学妹们的讲演中,告诉他们只要不断努力,一定会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我的梦想就是走上奥运会的赛场,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家乡,还有我的亲人,争得一份荣誉。”融媒体记者 陈帅 通讯员 刘雪松 杨雯


发表评论:

淮网,淮安网,淮水安澜,淮安新闻,淮安美食,淮安人才,淮安房产,淮安家居,淮安汽车,淮安教育,淮安旅游,淮安分类信息苏ICP备2024099737号-1苏ICP备2024099737号-11

 苏ICP备2024099737号-1苏ICP备2024099737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