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原动力,我市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努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2021年,我市有效发明专利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连续12个月全省第一,地理标志商标总量全省第一、全国第三,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五,在省对市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获得良好等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聚焦高质量,努力在服务创造上实现高水平。2022年,我市将知识产权工作与质量、标准、食品工作相融合,对接科技、工信、商务等部门,加快重点企业发明专利、商标清零,聚焦园区、平台重点项目挖掘发明专利潜力,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做到“应产尽产”“多产优产”。力争年内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件,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数突破730家。实施市级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项目,探索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
聚力高价值,努力在促进运用上追求高效益。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淮安受理窗口开展商标申请网上受理、线上审核、一次办结,年内计划为400件商标提供注册便利化服务。启动南京专利代办处淮安工作站,为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创新主体进行专利快速预审备案,力争为300件发明专利争取快速授权通道。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助力乡村振兴,放大盱眙龙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辐射效应,制定淮安市地理标志商标使用管理规范标准,推进“一县(区)一品”“一品一标”。开展知识产权强链护航行动,推动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开展知识产权“体检”。新建商标品牌指导站,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孵化库,年底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件。
构建大格局,努力在管理保护上体现高效能。2022年,我市将以“严、大、快、同”为主线,构建企业维权、行业自律、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继续推动实施《淮安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高水平建设中国(淮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高知名度商标专利保护行动、深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优化诉调对接,开展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维权联系点和基地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年底完成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5件,新增参与贯标企业数100家。将淮安市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融入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一体化平台。利用阿里巴巴集团“红盾云桥”平台协同推进知识产权网络监管。完善“智慧食博”线上知识产权监管服务信息化系统。对首批58家重点企业100件商标进行网上监测。建设知识产权纠纷一站式调解机构,年内新增8家知识产权调解机构。
融媒体记者:左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