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已在25个行业开展“一业一证”改革;今年1至5月,全市累计为60333户普惠小微企业发放随借随还贷款224.76亿元;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当年财政资金兑现企业研发投入奖励金额2300余万元……近年来,面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淮安市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应对痛点难点,着力化解民营经济突出矛盾,为民营企业发展减负赋能,持续激发民营企业新活力。
倾力减费降本
淮安市着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强化跨部门财政奖补政策集成,设立2.43亿元工业强市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拨付支持第一批免申直补项目328个、资金7377万元;严格落实税费支持政策,1至6月,全市共办理退税、缓税、减税67.7亿元。着力降低市场融资成本,督促指导辖内银行机构优化贷款利率定价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今年5月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4.12个基点,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37.82个基点。全市小微企业转贷基金累计为1512户中小微企业转贷69.29亿元。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分类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已在25个行业开展“一业一证”改革,在建设工程审批中推行“并联审、容缺办”,实现工程建设全流程、拿地即开工、水电气信视、多评合一、数字化联合图审、多测合一6个主题“并联审”。
畅通融资渠道
淮安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制定出台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等意见方案,定期推进会办,及时交办督办,双月培训辅导、季度沟通对接、年度考核激励,全力推动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今年1月6日威博液压成为北交所注册制第一股,2月22日纽泰格成为深市创业板上市淮安第一股,实现了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全覆盖。56家企业被列入市级上市企业后备库,已初步形成“培育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强化金融信贷支持,今年1至5月,全市累计为60333户普惠小微企业发放随借随还贷款224.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05亿元;5月末,全市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853.03亿元,同比增长28.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83个百分点。累计发放无还本续贷53.42亿元、贷款余额112.78亿元;运用小微企业转贷基金为民营企业办理转贷69.29亿元。创新融资服务工具,加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广运用,至6月末,累计有73894户各类市场主体在平台注册,注册企业数位居全省设区市前列,普惠贷款规模达152.25亿元。
强化科技赋能
积极支持技术创新,出台有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当年财政资金兑现企业研发投入奖励金额2300余万元,惠及130家科技型企业。强化平台建设,今年新建69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上;支持重点企业申报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机构获得市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整合设立2.43亿元工业强市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用于支持实施高科技企业培育、企业“智改数转”推进等六大工程,2019年以来企业技改奖补资金约1.18亿元;今年编制“千企技改”项目计划492个,上半年已开工403个、竣工89个;鼓励企业“智改数转”,建设智能车间,施塔德电梯乘客电梯智能制造车间等14个企业生产车间被认定为今年首批市级智能车间。融媒体记者 唐筱葳 通讯员 张新明 崔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