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治理有效#
淮安市淮安区东南部的车桥镇丰年村,矗立着一栋栋蓝瓦白墙农房小别墅,田野上升腾着丰收的希望……如今,人人都说“丰年”村名好,然而在多年前,“年年丰收”是当地人难以企及的“梦想”。
丰年村一度是“省定经济薄弱村”。2013年,新上任的村书记带领村两委成员迎难而上,用好里下河地区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藕虾、稻虾共作以及优质稻麦种植。2018年,丰年村成功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村集体从负债70万元跃至收入100万元,不仅靠发展现代农业致富,也为苏北水网地区乡村脱贫找到了可循路径。
“新农人”:
因地制宜“巧”种地
清晨5点,种植户殷艾国就下地了,望着眼前长势喜人的30亩水稻,他欣喜不已。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新书记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大家流转土地、复垦种粮,当时我们不信——靠种粮能生财?”
来自农科院所的专家在调研丰年村地貌、土质等自然条件后建议,当地可以采用“水稻+”种养模式,即在稻田里放养螃蟹、龙虾,一来实现水稻绿色种植,二来通过蟹虾养殖增加农业收益。这个新点子,令许多种植户眼前一亮:“这么‘种田’,或许是个出路。”
遵循专家指导,殷艾国在种植养殖每一步都认真琢磨。水稻收割完上水后,经过移栽水草,多次调控水质,稻田中的水体最为肥、活,此时放养虾蟹苗,成活率自然明显提高。养殖密度高低,也决定了虾蟹生长速度,按照“低密度、养大虾”的标准,3月中旬他在每亩田放6000尾左右虾苗,尤其在使用了农科专家提供的小龙虾养殖饲料、水草肥料以及调节水质的微生物菌剂后,“稻田虾”亩产达到300斤左右,效益“节节高”。
夏季有龙虾,秋季有螃蟹,稻田养殖和水稻种植一起取得好收益。殷艾国算了一笔账,稻虾、稻蟹亩均效益能达到6000元左右,比之前“纯稻麦”种植效益高出近两倍。除了“新方法”,一些“新模式”也让种地变得越来越有“巧”劲,作为种田大户,老殷和村里签订了植保协议,种子、肥料、农药、耕整、收割等农资和服务直接由丰年村合作社提供,既节约了他的种植成本,也解放了劳动力。
村干部:
信任“生”金,疏通发展“梗阻”
曾在军营淬炼青春,也曾在肉禽养殖业打拼掘金,2013年,不忍看到家乡破败的卢攀峰回到村里,担任丰年村党总支书记。
当时的丰年村,村里有70多万元的赤字,蔬菜大棚承包老板因经营不善,留下200亩荒地、欠下几百位村民的土地租金后一走了之……人心“一盘沙”、面貌“一团糟”、管理“一锅粥”,面对这个“烂摊子”,如何凝聚人心、赢得村民信任?“上任后,我找家里人四处筹钱,甚至个人贷款20多万元,就为了还上村民的租金。”卢攀峰回忆道,当时很多人觉得他“傻”,说承包老板欠的钱,为什么由他个人来填补窟窿,他想的则是,大棚项目是村里引进的,村两委应该为村民“负责到底”。
还清“旧债”,重整旗鼓。村里组织召开了5次村民代表大会,仔细盘了盘全村“家底”后形成思路:“耕地”是丰年村最大的“宝库”,“种粮”就是村民致富的最好“出路”。2017年底,村民股份制合作社成立,将流转的800亩耕地连田成片,便于大规模农业机械化;另外留出200亩地,规划产业项目。卢攀峰带领村两委成员分头、分片做工作,并拿出25万元积蓄带头入股。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全村争取到入股资金近50万元,流转近千亩土地。
之后,丰年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合作社风风火火办了起来:稻虾蟹藕共作持续增收,农民种粮信心倍增;烘干车间、育秧大棚,让种植户省心、放心;高速插秧机、航空植保机、田园搬运机、收割机等,不仅满足了本村种粮所需,还延伸服务周边村庄。20天内完成2000多亩合同面积的机插秧工作,让远近乡村见识到“丰年效率”。“代耕代育代插托管服务,每亩收取费用500元;合作社为周边地区提供粮食烘干业务,年烘干5760吨。全村农业服务年收入由此达到40多万元。”卢攀峰说,到2018年,全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167户557人全部脱贫,丰年村彻底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
要脱贫致富,除了找准发展“模式”外,还得有“技术”。“烘干机组有10多米高,我每次都会爬到机顶查看设备运转情况,慢慢积累了一整套操作经验。”卢攀峰努力带头成为粮食烘干技术能手,每到夏、秋季粮食烘干大忙时,就支个小床在烘干车间过夜。
如今,丰年村也绘制了新的发展蓝图,着力打响特色品牌、提升产业效益。不久前,丰年村注册了“苏小农”商标和Logo,通过网上平台销售优质宠物牧草和农副产品,与江苏苏垦米业集团宝应湖公司合作加工优质大米,延长产业链,实现增收达15万元。
“原住民”:
齐心协力,致富路上“不等不靠”
“如今,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年年丰收’,村民们腰板儿也挺直了。”今年65岁的丰年村村民胡鹤叶自豪地说,丰年村实现脱贫致富“不等不靠”,全凭村两委带领村民们奋斗。
村干部带头,村民们齐心协力,走上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要赢得群众的信任,村干部就得拿出样子。”老胡记得,卢书记一开始就给所有村干定下三条“铁律”:按时到岗、工作日中午不饮酒、积极为群众办实事。渐渐地,老人就医、孩子上学、就业增收,家家户户有什么困难,都会跟村两委成员说说,随后几乎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作为一名老庄稼人,胡鹤叶还有个“心结”,期待专家或相关部门帮着解开。“我们村位于苏北灌溉总渠的灌溉区,但因为处于下游,用水一直都很难。别的还能克服,如果种植期没有水,丰收的希望就没了。”胡鹤叶说,目前村两委采取“集中育秧”的办法,错开用水高峰,确保水稻产量,但进一步“稳产增收”,还是需要解决“下游缺水”这一制约种粮收益的关键问题。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副研究员 赵锦春:
基层治理有效是乡村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更是稳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根基的关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基层组织的制度优势,确保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则是治理有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丰年村的经验启示我们,乡村治理既要有能人“大胆闯”,更要激发村民“共奋进”,只有“转思想”“拓思路”、探索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模式,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治理机制、打造农业生产经营新业态,夯实主体利益联结、提升治理有效的农民“获得感”,才能凸显村民自治的主体地位、增强基层善治的自觉动力。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