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入口进入河下古镇,便能看到一座造型灵动的拱形石桥。桥上,可远眺古镇美景;桥下,流水潺潺;岸边,柳树成荫。这座桥就是河下古镇最知名的桥梁之一——程公桥。不少游客身着传统服饰在这里拍照留念,与古色古香的景区融为一体,仿佛置身于一场时空穿越之旅。
程公桥是一座典型的石拱桥。桥身长约4米,桥基、桥孔、桥身直至桥顶,全部由白矾石铺就,桥壁由青灰色块石组成。桥面由条石铺成,共有53级台阶,北坡26级,南坡27级,台阶均为横条石,桥面中间为竖条石,方便旧时独轮车上下桥。竖条石上有深深的车辙印,足见程公桥之古老。桥顶为一方平台,可供游人驻足眺望四周美景。桥身两旁竖立着等距离的石栏杆。据了解,旧时该桥石柱之间的石板上曾刻有53幅浮雕,东西两边桥孔的左右上方各有两只龙头,龙口吞珠,从桥体伸出,须爪飞舞,形态逼真,活灵活现,故该桥又称“四龙桥”。
程公桥过去曾与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齐名。桥栏的白矾石,跟桥面的橘黄色条石、桥壁的青灰色块石搭配,清爽淡雅的色调与周边的田园寺庙非常协调,景色丝毫不逊于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韵。据悉,明清两代,“四龙桥”上游人络绎,桥下舟楫往来,甚是繁华。文史专家毛鼎来在《程公桥考》中写道:“我幼时家住古镇河下石工头,那时常和小朋友在石工头之北、横跨市河通往河北大街的古老石桥——程公桥上嬉戏玩耍,观看市河上来往如梭的船舶。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情景和程公桥的形状仍历历在目。”
据悉,程公桥原名陈公桥,为清雍正年间湛真寺僧岳宗所建,建桥资金由陈潢赠送,故名为陈公桥,以资纪念。陈潢为清康熙年间的水利专家,河道总督靳辅倚为股肱,治河屡立大功。后靳辅被弹劾革职,陈潢亦遭诬陷,未及下狱便突然去世。去世前,陈潢将所积数十万两银子寄存于绍隆寺中,后绍隆寺在康熙第五次南巡时被赐名湛真寺,湛真寺就用这笔银子翻新了寺庙,又建了陈公桥。或许是此桥后来又经过程姓盐商的更新维修,或者只是因为程姓是河下最有名的大姓,河下修路建桥等公共事业基本上都是程姓出资兴修,“陈公桥”后来被误传为“程公桥”。此桥曾于“文革”期间被拆毁,随着河下古镇的开发才得以重建。
这座曾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河下人走过无数春夏秋冬的桥,究竟是叫程公桥还是陈公桥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座桥承载着河下人的美好记忆,寄托着河下人的美好愿望。
融媒体记者 潘梦洁 刘志钧徐天魁
通讯员 张景国 孙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