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有些历史印记慢慢被磨灭,但是在某条老街看到遗留在此处的古建筑,还能让人回想起淮安过去的样子。位于清江浦区的西大街就是这样一条满载“老淮安”记忆、见证清江浦600多年历史变迁的老街。
综合《咸丰清河县志》《光绪清河县志》《淮阴市志》等多部地方志的记载,明清时期西大街是清江浦的一条重要街道。清朝乾隆年间,清河县城搬迁至清江浦后,这条街成为城市的主干道,因其位于里运河之南,故而得名“里河南岸大街”,又名“河南大街”。同治四年(1865年)清江浦城建成,河南大街简称“大街”,东至东门,西至草市口,宽约3米,仅容人畜及肩舆单行。到晚清时期,以博古巷(今淮海南路)为界,博古巷以东叫“东大街”,以西叫“西大街”,西大街之名始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西大街进行了数次延伸、拓宽和改造。1951年,向西延伸至北门大街(今人民路),并拓宽至12米,其中车道宽8米、两侧人行道宽各2米。1953年,西大街向西延伸至原清江浦城的西门处。此后又跨过西门桥,继续向西延伸至淮阴发电厂门前。至此,西大街基本成形,总长800余米。1960年,与东大街一起铺设了沥青路面,成为当时市区最宽阔、最平坦的道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服装店、小吃店、工艺品店等店铺纷纷进驻西大街,这条街变得更加热闹、繁华。
“如今的西大街,新老建筑并存,既有现代的时尚感,又有历史的厚重感。”在安乐巷居住了几十年的李老先生感慨道。按照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保护传承好特色历史文化的要求,西大街在保留老街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如今已成为展示清江浦乃至淮安记忆的文化街道。
西大街不仅是一条见证历史的老街,而且是一条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街。大街的东段,有安乐巷、官元坊、草市口、火星庙街、南巷等街巷。安乐巷内曾有一所安乐巷小学,全称“县立安乐巷女子高等小学”,巷子附近有淮安市实验小学,自1948年起就在这里,为全市最好的小学之一;官元坊巷内有谢氏宅,乃著名书法家谢冰岩、电影导演谢铁骊兄弟之祖居;火星庙街有京剧“通天教主”王瑶卿的祖居。大街的西段有江苏省淮阴中学,其肇始于1902年创办的江北大学堂,其地原为清朝乾隆至咸丰年间的两江总督行署,至今已薪火相传百余年,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
西大街的历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延续,“老淮安”们的记忆也会随老街的存在不断丰富。一座城市由于有了老街,便会有一种历史感、人文感、丰富感。它既是珍贵的物质存在,更是无以替代的精神存在,这便是老街的意义。
融媒体记者 杨帆 刘志钧 徐天魁
通讯员 张景国 孙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