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建筑里的“龙抬头”

■徐爱明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美好的象征,与我国古典建筑艺术联系紧密。在淮安的传统建筑中,大到城池的选址,小到建筑的装饰,甚至各类建筑的命名、更名,龙的踪影几乎无处不在。二月二,龙抬头,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淮安建筑里的龙文化。

坛庙与龙文化

龙兴寺在淮安旧城西北隅。初名为正法华院,系西晋西域月氏国僧人竺昙摩罗刹(世号敦煌菩萨)所建。东晋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额曰法华禅院。唐代景龙二年(708年),唐中宗诏令僧伽大士自淮入宫,执弟子礼,并遣使淮安,修寺造塔,敕令改额为“龙兴万寿禅寺”。寺名中的“龙兴”含有龙飞腾上天之意,比喻“王者兴起”。龙兴寺由此定名,并逐渐成为淮安最大的佛教寺庙。到清代康熙初年,龙兴寺逐渐荒废。而从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开始,漕运总督杨锡绂大加振兴,龙兴寺又被称为万寿宫。清末时,在龙兴寺处创建了奎文书院、勺湖小学。如今,遗址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通塔以及淮安市文通中学。

大王庙又叫金龙四大王庙,敬奉的是河神金龙四大王。明清两代均重视漕运,“往来粮艘,惟神是赖”,常常以河神金龙四大王兼为黄河神、运河神,无论官民都虔诚地供奉祭祀。清代乾隆《山阳县志》记载,淮安旧城西门外大王庙位于城外西南隅,各官新莅任均于此祭水道;淮安旧城东门外大王庙在闸口,为过去秩祀所在;清江浦的清江闸上下河口俱有金龙四大王庙;淮安南乡大王庙“在金吾庄”(《续纂山阳县志》)。清代中后期,淮安境内金龙四大王庙有十余处之多。

淮安旧城东侧原有蛟龙岗。明代崇祯九年(1636年),漕运总督朱大典为“振厉风纪,扶植士气”,于蛟龙岗最高处龙头所在之地建龙光阁。此处“龙光”喻指不同寻常的光辉,谓“有文采、才华”的意思。从建阁伊始,直到清代康熙初年,淮安科甲鼎盛、人才辈出,甚至出现父子三进士、三李同榜进士等罕见现象,龙光阁成为淮安地标性建筑之一。清代道光年间,丁晏、何锦等曾主持在原址重修龙光阁。抗战期间,龙光阁被完全拆毁。2011年,旧址上又重新建起了龙光阁。

龙王庙是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清代乾隆《山阳县志》记载,淮安的龙王庙,一座在淮安城东门外,明代崇祯年间曾经重建;一座在淮安新城北部,当地留有元代的碑刻。与龙王庙相关的,龙王庙井在淮安新城大北门处,被称之为奇迹;龙王庙闸在涧河闸稍北,分涧河水进入市河。

书院与龙文化

明清时期,淮安三城内外书院林立,在江淮大地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龙溪书院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清代乾隆《淮安府志·葛木传》中说,葛木在淮安期间特别重视学校教育,创办龙溪书院,并每月定时到书院亲自为学生授课,淮安“文教蔚兴”。而清代乾隆《淮安府志·王凤灵传》则记载,王凤灵在葛木辟建龙溪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一时显士多出门下”。据研究,葛木、王凤灵与王阳明的得意弟子王畿(字汝中,号龙溪)是好朋友,他们都是明代阳明心学的忠实信徒,也是阳明心学的传播者。他们把书院命名为“龙溪书院”,体现了王龙溪在阳明心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他们的教育内容、思想和理念,也表明他们把龙溪书院作为阳明心学的传播阵地。

一代文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曾经在龙溪书院学习过。吴承恩曾有诗云:“忆昔龙溪鸣钟鼓,后有王公前葛公……莫笑狂奴仍故态,龙溪我亦法筵人。”后来,葛木卒于山西任所,丧棺过淮期间,“士民奔拥”,纷纷“罢市而哭,鬻衣而奠”。葛木曾经一路官运亨通,没想到分别才三年,回来的却是棺材。“惊怛号顿,五内震摧”的吴承恩扶柩痛哭,作千言《祭卮山先生文》哭奠恩师,“老天不仁,夺我父师,我伤如何”,可谓字字泣血。

坊表与龙文化

坊表包括牌坊、华表等,具有表彰纪念精英人物、引领教化,并激励后生、整顿风俗的作用,是最具有文化特色的建筑。古人常用“攀龙翥凤”来比喻依附帝王或权势而飞黄腾达的人,淮安的攀龙翥凤坊就是淮人为表彰纪念赵沄而立的牌坊。赵沄,字汝远,其祖先为河南卫辉人,1366年迁来淮安,遂为淮安人。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赵沄考中举人;会试中榜后,被授顺天府儒学训导,屡以卓异升长山知县、南京刑部主事、云南右参议,其清操正气,廉政勤政,人称为“赵青天”。后来因疾病请求辞职回乡,闭门养静,家徒壁立,时人予以高度评价,去世后祀乡贤祠。淮安城内还有个跃龙津坊,是为进士王淮而立。

蟠龙柱是古代竖立在宫殿、桥梁、陵墓等建筑前的大柱子,既有镇邪去凶、惩恶扬善的作用,也是美好、幸福、美满的象征。淮安历史上有很多蟠龙柱,现在能见到的蟠龙柱只有原下关大街上的那一截了。下关的蟠龙柱由汉白玉雕刻而成,整个柱体呈圆柱形,采用浮雕的手法,雕刻了蟠龙盘绕于石柱之上的画面:龙为三爪,身体呈曲线状,盘旋、穿行在朵朵祥云之间。保存至今的下关蟠龙柱虽不太完整,但也弥足珍贵。

淮安建筑中的龙饰

淮安建筑中的屋脊、墙壁等构件上经常用龙的形象作为图案,展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美,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淮安传统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漕运总督署、淮安府署、淮安关署、镇淮楼等官署建筑多在屋顶正脊两端安放鸱吻(螭吻)塑像,希望它能帮助防火消灾、守护居庭。由于鸱吻衔接了殿顶正脊与垂脊之间的重要关节,使得殿顶更加封闭、牢固,起到了防止雨水渗入的作用。

龙墙又叫云墙,是园林中独特的景观。淮安的园林中,龙墙并不鲜见。其中,勺湖园中大悲阁东侧的龙墙依水而建,与扇形水榭成半包之势:巨龙昂首于墙头,头西尾北,曲折的身体、生动的形态、夺人的气势、精细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勺湖园中文通塔以北的东侧龙墙,虽仅有龙身不见龙首,但此龙墙长度达百米左右,为淮安龙墙之最。而东岳庙西侧的龙墙,红墙黑瓦,南北两条龙直面相对、须眉皆张,中有明珠,呈现二龙戏珠之态,别有风味。

淮安龙窝巷砖雕龙影壁

龙窝巷是淮安龙文化最为集中之地。不单巷名来历与龙有关,而且巷中还有被称为龙窝的甘泉井,有以龙窝命名的龙窝楼,更多的则是以龙装饰的砖雕、木雕、石雕等建筑构件。据统计,巷子南北牌楼上雕有26条龙的柱础、木雕;墙壁上雕有9个直径1米的龙形砖雕,53条龙组合而成的砖雕影壁;地面上雕有26个石质龙纹窨井盖;龙窝楼的台阶、鸱吻、滴水等雕有至少上千条龙,甚至连巷子地名保护标志碑也是龙的形象……放眼望去,巷中满眼是“龙”,说是“龙窝巷”,的确名副其实。



发表评论:

淮网,淮安网,淮水安澜,淮安新闻,淮安美食,淮安人才,淮安房产,淮安家居,淮安汽车,淮安教育,淮安旅游,淮安分类信息苏ICP备2024099737号-1苏ICP备2024099737号-11

 苏ICP备2024099737号-1苏ICP备2024099737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