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淮安市第一家主题文化小区,感受崇仁重义村居文化;走进淮安区下关村史馆,细看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不仅使我们详细了解下关村2500余年的历史,更让我们明白下关村史馆,留下的不仅仅是乡愁。
一幅幅图片
叙述着下关的历史文化
淮安区下关村史馆,是2019年建成的,有600多平方米,馆里有300多张图片和800多件实物,向人们展示着下关村的历史。
下关,位于原淮安府旧城东北,新城东门外,即今翔宇大道与楚州大道交汇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扬州至淮安大运河的前身),其北端与淮河的连接处名为末口,古镇下关就位于末口的东南段,史称下关渡、柳淮关,与河下并称为拱卫淮安城的“双子星”。在下关村史馆中,下关人把夫差称为下关开基之祖。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中原,开凿邗沟至末口,下关应运而生。公元前484年,夫差经末口伐齐,在艾陵之战中全歼10万齐军;公元前485年,夫差又一次北伐齐国。因此,邗沟的开凿,为日后下关成为“南北要津”,奠定了基础。隋唐时,京淮运河及南运河贯通,下关是南船北马、舍舟登陆处。宋元时,下关为南北要津、朝廷锁钥,沟通五大水系,是通向元大都的重要节点。明清时,下关千帆竞发,有漕运津梁、镇海中枢、尚武之镇之称。洪武二十二年(1389),朝鲜国使臣权近经过设在下关的淮阴驿,作诗云:“城郭连雄镇,舟车会要冲。地平家两岸,江阔浪掀空。转舰轮机壮,开河水驿重。买羊沽美酒,共醉橹声中。”由此可见,下关的历史文化是多方面的,且是厚重的。
看完下关村史馆,为下关的历史文化而震撼,感到下关的历史文化是运河文化、淮河文化、漕运文化、驿站文化等的一部分。为传承、弘扬这些历史文化,下关人建起了村史馆,村民们提供史料、实物,仅用一年时间,600多平方米的村史馆建成,是淮安市第一家村史馆,吸引着众多人前来参观,并得到当地文史界、档案馆的重视。下关人又通过众筹方式编辑出版了《下关史话》一书,书中叙述了下关2500多年来在运河、漕运、淮河、驿站、堤坝、美食等方面的历史文化。出生在下关的著名画家张万松历经三年,九易其稿,创作了《盛世下关图》,赵庆生作了《下关赋》。《盛世下关图》和《下关赋》珠联壁合,完整诠释了下关历史风情,堪称一幅新时代的“下关清明上河图”,从而寄托了下关人的历史记忆与乡愁,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了行家的好评。
一件件物品
记录着“仁义”品质
在下关村史馆陈列着800多件实物,每一件实物都记录着下关人勤劳和仁义的品质。在史馆的显著位置,有两幅画像列在夫差画像两侧,他们分别是:姚斌和陈瑄。姚斌,明洪武元年(1368)至三年(1370)的淮安知府,为避山阳湾之风险,确保漕运安全,于下关境內建仁字坝。从此,下关成为“漕运津梁”。其为下关550余年繁盛奠基者。因此,下关后人称其为“仁字坝之父”。明永乐二年(1404),陈瑄为确保漕船畅通、减轻仁字坝之重荷,于仁字坝西侧建义字坝,从此下关愈加繁荣昌盛。后来,官府又在义坝西边建了“礼、智、信”三坝,五坝连通大运河和淮河。
仁、义二坝在下关境內,村民们耳濡目染,自然形成了崇仁重义的乡风,从古到今下关涌现了大量的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下关村史馆前言说:明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淮安,淮扬巡抚李遂设伏于柳浦湾,下关乡民们积极配合官军作战,取得了姚家荡大捷。明末,漕督路振飞为抗击清军,训练义勇,“淮河北、下关两坊,每社三四千人,尤精猛绝伦,有如素练,盐搭手也。”清兵入关时,下关人陈治安奋勇抗清,转战陕北,抱病与清兵奋战十余日,壮烈殉国。清末,革命党人举行武昌起义,下关人江来甫任三十三标一营中路前卫司令,奉命攻打南京,取得胜利。后任北伐军第一混成协协统,在颖州战役中壮烈牺牲。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解放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下关共出现近百位革命先烈。在解放后的经济建设中,涌现出多名省市县(区)级英模人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淮安区城市北进东扩,位于古城东北的下关需整体拆迁。下关人识大体、顾大局,发扬传承下来的仁义精神,很快全部搬迁,为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封感谢信
传承崇仁重义村居文化
在下关村史馆的前院墙上,张贴着一张2020年春天抗疫期间村民们写的感谢信和多幅照片。感谢信是感谢当时参加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的下关村全体社工的。感谢信中说:“我们感谢你们始终坚守最后一米,用身躯垒砌一堵厚实的城墙,英勇无畏的为我们挡住病毒侵袭;我们感谢你们在最危险的日子奋战46天,用血汗铸造一座安全的港湾,义无反顾为我们的健康与生命护航。”抗疫期间,下关村党政干部带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他们每天及时为隔离村民们送去新鲜蔬菜及米面油等生活必须品,每日按时关注村民身体状况,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孕妇做好药品代购、产检就诊准备,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仅从这封感谢信,我们就能知道下关村的党群关系是多么和谐,村民村风多么谆朴,村居文明是多么高尚。这些都得益于“崇仁重义德馨下关——仁义下关主题文化小区”的建设。
下关村现下辖10个小区,3.2万多村民,面积达1平方多公里。下关村文化志愿者牵头人王爱兵对笔者说,2016年,蔡峦刚调任下关村党总支书记时,获知村民陈勇、王爱兵等下关村的文化志愿者正在自发众筹编撰《下关史话》,记述当地的历史人文,在与他们的接触中,蔡峦感受到下关人发自心底的自豪感和割舍不断的乡愁,她和下关村两委一班人,因势利导,通过挖掘和弘扬仁义文化,既寄托了悠悠乡愁,又增强了文化自信,还找到了治理村居的有力抓手。
下关村为大力弘扬仁义文化,2019年5月经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淮城街道、下关村两委、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文化志愿者会审,顺利通过“崇仁重义德馨下关——仁义下关主题文化小区”文化工程项目规划。之后,下关村邀请市、区上百名诗人、书画家,走进下关采风,创作了一批反映下关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的诗书画和楹联作品。经过筛选,楹联精品被木刻悬挂于各楼道门前,书画精品陈列于下关书画艺术馆展览。又请雕塑家将仁、义二坝和纤夫盘坝的历史场景复原于村区内,从中,村民们可以感受到厚重的下关仁义文化。
现在,下关村人不仅充分品味着乡愁,享受着仁义文化,而且践行着仁义精神,并把弘扬仁义精神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村居建设相结合,成为我市第一家主题文化小区。(徐怀庚 文/图)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
责任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