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源 兜底强基 我市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的发展目标,聚焦医疗资源供给侧改革,连续3年将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工作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着力打造以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为龙头、周边乡镇卫生院为节点、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满足群众就近获得较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2023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25.3亿元,其中投入9.06亿元建成15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同比增长7.55个百分点。

坚持政府主导,明确功能定位。各县区坚持系统思维,将区域医疗中心的功能定位于缓解区级以上医院就诊压力、方便基层群众看病就医、对其他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帮扶,统筹兼顾各单位需求交叉点和利益契合点,实行统一的医疗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服务行为和诊疗规范,把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和卫生健康信息中心。新建的15个区域医疗中心,业务用房面积均超1万平方米,临床科室设置10个以上,服务人口均达到或超过10万人,在岗职工超过100人、床位设置超过100张、诊疗疾病超过100种,并拥有CT等设备,其中10个还配有核磁共振仪。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建设进度。市财政连续3年提供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区域医疗中心提档升级。各县区作为建设主体积极作为,通过政府扶助一点、项目争取一点、单位筹措一点,实施区域医疗中心基础设施新改扩建项目、增加业务用房面积、配置完善医疗设备,保证区域医疗中心基础建设、设备配备达到或超过县区二级医院标准,让广大农民在温馨的医疗环境中享受优质医疗服务。15个区域医疗中心已建成多个特色功能中心,特别是血透、消化内镜等科室的升级改造,让尿毒症等专科疾病在这里都能得到有效治疗,满足辖区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保健需求。

加快人才培养,推动资源下沉。我市创新制定管理机制,统筹使用区域内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建立岗位固定、人员流动、能上能下、服务持续的“县管乡用”人才配置机制,促进优秀卫生人才合理流动,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医疗卫生人才提供体制机制保障。2023年,全市区域医疗中心医师数、在编医师数分别为956人、607人,较2021年分别增长了8.14%、12.83%。同时,通过专科联盟、区域联动等途径与二、三级医院建成技术辅助、经营管理、专科共建型医联体,并开展联合病房、专家坐诊、手术、查房、讲座等,对口建设内科、外科、眼科、口腔科、儿科、妇科等重要科室,与周边基层卫生机构组建横向医联体,实现人才和资源共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实。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李长青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责任编辑 白留伟


发表评论:

淮网,淮安网,淮水安澜,淮安新闻,淮安美食,淮安人才,淮安房产,淮安家居,淮安汽车,淮安教育,淮安旅游,淮安分类信息苏ICP备2024099737号-1苏ICP备2024099737号-11

 苏ICP备2024099737号-1苏ICP备2024099737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