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刚刚走完上半程的中国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良好开局来之不易。这背后,是我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实施宏观调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不懈努力,是制度伟力、改革动力、调控能力的同频共振。展望未来,强大的制度优势、持续释放的改革红利、更加精准完善的调控,将继续护航中国经济无惧风雨、行稳致远。
宏观调控靶向精准
助力经济稳中向好
“从去年减按25%到今年的1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国家持续为小微企业减负,单这项政策全年就能减税2.5万元,预计今年可以减免企业所得税47.25万元,我们收获满满。”江西丰城市金海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付金彪说,利用省下来的税金,公司将新建一条年产碳酸钙4万吨的生产线,建成后预计增加160万元年利润。今年以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收优惠政策接连落地,小微企业连迎减负礼包。
“有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不需要房产抵押也能获得如此优惠的贷款,这下可以多招几名员工了!”深圳一家生活超市店主黄先生获批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后贷款利率不到2.35%。在深圳,今年6月启动的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专项活动切实缓解了个体工商户“急难愁盼”的融资难题。
企业活,则经济活。微观冷暖可以洞察中国经济活力脉搏。今年以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市场主体元气进一步恢复,汇聚成我国经济持续复苏、稳步前行的动力。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6.9%,反映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利润明显上升。
回顾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实现增长12.7%,呈现出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固本培元政策的实施,一系列改革创新政策的推进,也与我国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密不可分。
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进一步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2.8万亿元常态化直达资金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数据显示,前6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7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7.74万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6%;人民银行促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上半年,小微企业新发贷款合同利率5.18%,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低0.3个和1.06个百分点。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表示,上半年,宏观政策在稳定经济基本盘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展望下半年,宏观政策将更为强调“跨周期调节”,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当前,政府部门针对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使用第三方软件服务的‘服务券’、国际专利补贴、高端人才落户支持等,筑牢企业健康发展基础,增强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高少龙表示。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政府部门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围绕培育和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商环境还将进一步优化,财税金融等支持举措将齐发力,股权融资、挂牌上市等多元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完善。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我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系列关键举措接连落地,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在稳中加固的同时,呈现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释放中国市场潜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创业创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发布,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出炉;部署“快递进村”,打通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多部门联合出台意见加快补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短板”;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牢牢抓住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40条首批授权事项加速落地;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出台,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22条市场准入特别措施、33项金融改革举措,海南自贸港负面清单发布,加速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
聚焦民生领域热点难点,一揽子举措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接力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迈出探索步伐;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上半年全国财政支出12.1万亿元,“三保”等重点支出增长较快,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10.1%、8.2%、3.8%。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这是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成功经验。
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到推动一项项重大工程的落地,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次次凝心聚力越过障碍,一次次集中力量办成大事,无一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展现。放眼神州大地,从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到令人震撼的中国力量,无不彰显着中国制度的优势,折射出中国治理的效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指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取得“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成绩,究其原因,强大的制度优势提供了根本保障,持续释放的改革开放红利提供了强大动力,日臻完善的调控能力构筑了重要支撑。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汇聚高质量发展不竭动力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为宏观政策定下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要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关于宏观政策,一方面要看到今年总体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目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中小微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比较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日前表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此次政治局会议对于“跨周期调节”的强调更加着眼于打破年限划分,立足于中国宏观政策视野,关注经济转型实际,打好“十四五”起始阶段的基础。
精准,成为下半年宏观政策发力的关键词:针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把握时度效,精准施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来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通过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政策、分类调整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出台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及持续实施降费措施等,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将超过7000亿元。”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中国人民银行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的重心会更多放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上,充分利用一系列创新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浓重底色。在“双碳”目标下,宏观政策将聚焦绿色转型:财政部下一步将系统研究财政支持污染防治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措施,人民银行将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
创新发展,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更为凸显。下半年,财政部门将围绕国之大者,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银保监会也将研究出台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
下半年,要在做好“六稳”“六保”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好重点任务: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供给上要加快依靠创新驱动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需求上要积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培育强大国内市场,切实提升发展的韧性。”刘向东表示。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当前,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守住“保”的底线,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凝神聚力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强大的制度优势、持续释放的改革红利、更加精准完善的调控,将继续护航中国经济无惧风雨、行稳致远。(记者 张超文 李佳鹏 孙韶华 张莫)